记者近日从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院”)了解到,这家大连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250L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染色装备,已经在青岛即发集团基地连续稳定生产五个月,目前正在进行以此装备关键技术为依托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最后验收。这套装备首次实现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连续平稳运行的产业化示范装备。
这套装备以超临界状态CO2为染色介质,摆脱了水和化学助剂的使用,从源头上杜绝废水产生,真正达到污水零排放,每年可节省10万吨以上淡水资源,颠覆了传统印染行业高耗能、高耗水的现状,为行业提供完整的技术标准及装备规范,对提升我国纺织行业产业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装备年产600吨聚酯纤维筒子纱,极大提升了印染效率,无需清洗、烘干等工艺流程,将传统水染8~12小时缩短至3~4小时。同时,CO2介质可回收重复利用,热能耗仅为原工艺的20%。装置实现对筒子纱除油大循环与染色内循环工艺自控,自动化程度高,对工作过程中各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可远传显示、记录和追溯。
通过技术人员带回的影像资料,记者看到,白色的原纱通过染色轴进入染色釜,加压泵将CO2压入系统,加热器立即进行加热,待达到规定的压力、温度条件后,电脑系统自动开启循环泵进行染色,经过内外双循环染色后,红色的纱线就出釜了。整个过程不到两个小时,而传统的技术则需7个小时。
据介绍,光明院是国内最早从事特种气体研究与生产的专业化单位,其超临界流体装备设计与研发团队已纳入大连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明院就开始从事超临界CO2流体的开发研究工作,经历了小试的初步探索,中试的首创性突破到工业化装置的逐步应用。光明院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装备技术及规模持续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形成了染色、萃取、干燥装置系列化的研究开发,可以为大型印染企业提供从工艺设计到设备设计、从工艺流程到设备加工、从装置选型到安装调试的集成化技术方案,助力全国纺织行业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实现技术转型。